
的蔬菜,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备受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对芦笋的消费量也是逐年上涨。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对芦笋的
在山东菏泽单县高老家镇,有机大棚芦笋陆续抢“鲜”上市。单县高老家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爱珠:“今年芦笋大丰收,主要产量三万多斤,产值在15万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各大城市,订单不断。”种植芦笋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也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天可吸纳周边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在山东德州宁津津城街道码头孙村的芦笋种植基地,一垄垄嫩绿的芦笋幼苗挺立,在田间,它们叶片纤细,却笔直向上,透着勃勃生机,工作人员正忙着灌溉、修枝,株株芦笋幼苗托起致富梦。
据了解,芦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食用、药用价值较高,市场潜力巨大。且芦笋作为多年生作物,种植方式类似于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投资少、管理方便、收益期长,一次种植就可持续采收10年至15年,年份越长,产量也会越高,能够帮助种植户持续增收。
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田素萍介绍说:“一亩地种植2000株芦笋幼苗,采摘后主要是销售渠道是对外出口,收购价一斤在10元左右,我今年流转了300多亩地,经济效益是传统作物的5倍以上。
“咱们的芦笋25厘米就达到采收标准,一天采两次,早晨五六点钟和下午四五点钟各一次,一个棚一天能采40多斤。目前市场价在八元左右,现在一个棚的收入每天有300多元钱。”在山东东营利津县盐窝镇小牟里村的“芦笋+金蝉”种植园大棚里,村民正在采摘头茬芦笋。
“芦笋是一种多年生植物,种上之后能采收十四五年。”利津县盐窝镇小牟里村党支部书记胡培祯介绍说,大棚芦笋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一年中采摘期可持续3个多月,每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平均价格每斤7.5元,效益能达到1.5万元以上。
在甘肃白银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种植大棚内,嫩绿的芦笋破土而出,采收工人们熟练地刨土、割笋,一派繁忙景象。示范园生产经理冯亚雄:“今年我们园区种植芦笋面积大概是170亩,我们种植的芦笋是1年种植、15年生长,每年采摘两期。目前处于采摘前期,每天采摘大约在2000公斤左右。”
在微域环境气象采集系统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帮助下,近200亩的芦笋种植基地只需2人就可以进行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芦笋产量和品质,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目前,会宁县芦笋种植累计带动3000人次增收,已经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芦笋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言芦笋能“瘿结热气、利小便”;其根被称为小百部,能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等。《神农本草经》中也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因此,芦笋在我国也有悠久的栽种和食用历史,华北地区称之为“龙须菜”。
据了解,芦笋未出土或一出土马上用泥土盖上的呈白色,称为白笋,出土后与日光接触进行完全光合作用的呈绿色,称为绿笋。不同芦笋品种只要照到阳光就会变成绿芦笋,埋在土中或遮蔽阳光,就会让芦笋色泽偏白。
我国芦笋种植地区大约70%种植的是绿芦笋,三牛用户注册30%为白芦笋,绿芦笋主要用于国内市场消费和出口到日本等亚洲发达国家,而白芦笋主要用于加工罐头出口欧盟国家。
根据FAO的数据,2021年我国芦笋总产超734万吨,收获面积超2000万亩,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福建、云南等地,其中山东、山西种植面积合计达到75万亩。
种植一亩芦笋的成本包括土地租赁、种子采购、农药化肥、人工管理等多个方面。而利润则受到市场价格、产量以及种植成本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说,芦笋的种植成本和收益会因地区、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露地种植芦笋的成本相对较低。在第一年,主要投入包括芦笋种苗、肥料、布管、农药以及打地等费用。从第二年开始采收后,每年的成本仅需肥料费和农药费。值得注意的是,露地芦笋的采收年限通常为10至15年,若精心护理,甚至可能延长至20年左右。此后,芦笋逐渐进入衰老期,产量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及时淘汰更新。若农户在自己土地上种植,可忽略人工和土地租金成本,露地芦笋的利润可超过10000元。而对于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的情况,虽然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工成本和土地租金,但总体而言,其纯利润往往高于许多其他农作物。请注意,不同成本结构下的利润也会有所不同,上述数据仅供参考。
2、若选择在春秋季节采用大棚方式种植芦笋,成本会相对较高,因为需要投入大棚的建设费用,每亩大棚成本大约在1万元左右。然而,这种方式下的种植产量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带来更高的利润,预计在1万至2万元之间。
文章来源:菏泽广电 闪电新闻 中国新闻网 东营网 农视网 安徽农业科学 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