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牛注册-首页
搜索
  • 网站注册
  • 网站登录
  • 网站招商
  •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丨“土特产”里的新“丰”景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3-22 21:21 文字:【 】【 】【
    摘要:新华社天津3月9日电 品一口老醋,传统工艺,唇齿留香;尝一口萝卜,脆甜多汁,久久回味;捧一束绢花,美丽绽放,娇艳欲滴。土特产体现着一个地域特有的风土,承载着当地百姓深

      新华社天津3月9日电 品一口老醋,传统工艺,唇齿留香;尝一口萝卜,脆甜多汁,久久回味;捧一束绢花,美丽“绽放”,娇艳欲滴。“土特产”体现着一个地域特有的风土,承载着当地百姓深深的眷恋。

      转型升级、做强品牌……在天津的田间地头、车间厂区,我们看到了一幅“土特产”绘就的乡村产业振兴新“丰”景。

      清晨,汽车沿着南运河缓缓行驶,穿过一片热闹的街镇,拐进一座古朴宽敞的大院,来到了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一家历史悠久的制醋企业,一股浓郁的醋香便扑鼻而来。

      独流镇,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当地盛产红高粱,水资源充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独流老醋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土特产”。

      “开春以来,订单很火,我们正加紧生产,预计今年老醋产量将达10万吨。”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泽泉一边说着,一边将我们领向制醋车间。

      踏入制醋工艺传习作坊,混着酒曲、粮食气息的醋酸味更盛了。几十口大缸里装满了高粱、黄米等原料制成的正在发酵的酒醪和醋醅。翻、抖、搂、挑、扒,这些老手艺在制醋师傅手里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露天院子里,几百口大缸盖着铁皮“帽子”依次排放。“这里面就是发酵后正在进行陈酿的醋醅子,经过三年日晒夜露,再经过淋醋环节,三年陈酿老醋便可问世。”刘泽泉说。

      传统工艺虽好,但耗时耗力,如何向生产要效益?刘泽泉想了不少办法:对内,提质增效,优化管理;对外,招揽人才,引进技术。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我们和高校合作,不断优化工艺,推出新的产品。”刘泽泉说,仅改善发酵剂一项,便使粮食利用率提高了10%,每年增加上百万元收益。

      “现在,我们推出了100多种风味醋和功能醋,产量逐年攀升,还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尝到创新的甜头,刘泽泉干劲更足了。

      在津门,依托独有的乡土资源,不少“土特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天津正积极创建、培育国家级和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目前已创建宁河、宝坻、滨海新区、武清4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8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44个。”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刘军说。

      沿京沪高速一路向北,临近中午,汽车从廊良公路驶出。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萝卜村”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了。

      “村里的沙土地适合种萝卜,但过去没大棚,卖不上价。”张立华边招呼记者,边打开了话匣子。

      张立华的父亲张书义是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搞大棚种植,一年一季的萝卜变成春、秋冬两茬轮作,种植面积逐渐从50亩增加到2000亩,亩产量从3000斤涨到了10000斤。

      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上班的张立华,在父亲的鼓励下,前往天津农学院进修,学成后返回家乡,也一头扎进了大棚。

      “沙土地水不能浇太多,藏到根茎缝隙里的虫子要特别注意,土地要休息、轮作……”懂技术的张立华不断改进种植方法。

      然而,走向高端市场时,张立华却吃了“闭门羹”,“我们的萝卜个头不同、外形不一,送到超市和电商平台有一半被退了回来。”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全新包装、统一标准的田水铺萝卜,迅速成为电商平台、大型商超的热销品。

      品牌响了,产业兴了,腰包也鼓了。武清区大良镇萝卜种植面积已达16000亩,带动150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人均年收入提升5000至12000元。

      “天津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努力做强特色‘土特产’品牌,培育出了小站稻、七里海河蟹、田水铺萝卜、王口炒货等两百多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津农精品’品牌。”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李洁说。

      离开“萝卜村”,记者驱车来到20多公里之外被誉为“绢花之乡”的武清区曹子里镇。在天津德怡科技股份公司的展厅内,看到品类繁多的绢花产品。

      绢花,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织品,通过凿瓣儿、染色、造型等一系列工序做成的仿制花卉。

      曹子里镇已有几百年的绢花生产历史。当地有年节戴花、窗棂插花的习俗,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绢花成为当地的“土特产”,曹子里绢花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记事起,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做绢花的,从一根铁丝加布片捻成的油瓶花,到两根铜丝夹着绒纸扎成的绒花……每年一进腊月就拿去大集上卖。”谈起往事,天津德怡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商宗国记忆犹新。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绢花品类也日新月异。从纱布、缎子到尼龙、塑胶布,通过不断改良材质、引入科技元素,绢花的仿真度越来越高。为了跟上时代,商宗国没少想辙。

      “2022年,我们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今年收入预计还得大幅增加。”商宗国信心十足。

      曹子里镇副镇长刘庚提供的数据颇为喜人,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绢花企业600多家,超1.5万人从事绢花生产,绢花产业年总产值超20亿元。

      “未来,我们将用好一方水土,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瞄准全链条、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构建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说。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5 三牛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