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牛注册-首页
搜索
  • 网站注册
  • 网站登录
  • 网站招商
  •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厦门: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1-11 21:55 文字:【 】【 】【
    摘要: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赋予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作用日益凸显。拥有国际花园城市、中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赋予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作用日益凸显。拥有“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等多项殊荣。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35.8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51.4∶47.6,城市化率达到81%。目前,厦门经济特区及城市总体规划已涵盖全市域范围,农业农村工作正在加快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变。

      经过特区3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岛内外一体化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非农化水平持续提升。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居民就业和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农村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有6个镇、153个行政村完成“镇改街”、“村改居”,现仅有14个镇、155个行政村,有22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在现有的35万农村人口中,仅有三分之一从事农业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一产收入仅占11.9%,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二、三产经营性收入已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主渠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农业发展重点加速转向高科技种苗业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营销业,畜禽和水产养殖逐步退出,农业种养业生产功能转为调剂和补充城市菜篮子供应,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

      近年来,厦门市按照“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品牌建设,实施项目带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将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业列入全市重点扶持的13条百亿产值产业链(集群)之一。2011年,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62家,进入2011年厦门企业100强有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3家;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10.58亿元,同比增长28.65%,有2条产业链突破百亿产值,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44亿元、饮料制造业产值达132亿元;33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65.53亿元,同比增长25.29%;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28个、福建省名牌产品26个。通过实施以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为主的“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厦门胡萝卜、紫长茄、琯溪蜜柚、青葱等一批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农业产品畅销国内外。通过龙头和优品带动提升,厦门精品种养示范推广、深化加工拓展的都市型农业初步成型。

      依托对台交流合作前沿优势和厦门便利的科技、交通等区位优势,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农业种子种苗产业研发体系、新品种引进繁育体系及市场营销网络初步形成,种子种苗业地位显著提升,种业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四大种苗支柱产业,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渔)业种子种苗销售集散中心。现有农林业种苗企业84家,水产苗种场415家,年总产值8亿元。形成了以早、中、晚熟花椰菜为主的蔬菜种子销售批发市场和以农友种苗为龙头的蔬菜瓜果种子销售集散中心,农友西甜瓜及茄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技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基本垄断了全国西甜瓜高端市场。以涌泉集团、牡丹香化、航空港等企业大力发展金线莲等保健食材和蝴蝶兰等高端花卉,促进了新型林业种苗产业形成。国寿、牧兴、麒峰的优良种猪畅销全国,我市海水虾苗生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六成,成为全国海水虾苗的主要集散地。农友种苗、美格农艺、国寿种猪等台湾种苗企业在相继在厦门起步并在全国跨越发展,台湾优质种苗通过厦门辐射全国,厦门已成为台湾种子种苗企业进军大陆的中转地。

      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森林、山地等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和服务于城市居民,大力开发集农、林、渔为一体的“农家乐”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建设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重点开发建设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现代农业科技园、林果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区、农村文化大观园、果茶花木观光园和休闲渔业主题公园,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品牌。建成国家级4A天竺山森林公园、莲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森林旅游景区,培育翔安吕塘戏乡和小嶝休闲渔村、同安五峰村德安古堡和万丰果园、海沧青龙寨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同安金光湖等一批森林人家、农家乐休闲项目,初步建成“农家乐”、“渔家乐”、“森林人家”等44个特色旅游村。其中,小嶝休闲渔村、五峰土楼生态庄园、丽田园农家乐和青龙寨果园成为全国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集美区龙谷山庄、海沧区京口岩凤泉山庄等4个休闲农业点被评定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充分发挥对台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作用,不断深化对台农业交流合作水平。2005年专门建设了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2007年首次举办“海峡两岸农业论坛”,2009年成立全国首个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海峡农业科技发展中心,2010年农业部批准在厦设立“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 这是首次以农业部名义建立的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也是农业部首次将对台工作分支机构设在地方。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由两岸农渔业协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农渔业论坛暨产业对接会,被农业部、国台办确定为重要对台农业交流重要活动。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企业共160多家,总投资3.4亿美元,一批知名台湾农业企业在厦落户。自2009年开始,厦门成为大陆最大(2005年全国第五)的台湾水果和水产品入境口岸和集散地,经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及鲜活水产品总量已占大陆进口总量一半以上。两岸农业科技、教育、信息、人员的往来频繁,民间组织交流得到大大加强,与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台湾省农会、台湾省渔会、台南县农会等一批台湾涉农民间团体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

      下一步,厦门将以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着力将厦门建设成为密切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先行示范区,积极探索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路子。

      一是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发展。依托“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农业保护区及周边城市建立规模化种养基地,丰富厦门“菜篮子”供应内容,保障农副产品供应水平。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就业非农化、居住社区化、资产股份化、福利社保化”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农民、保障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逐步走出一条统筹解决特区“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调整升级。发展“第六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进一步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提升都市农业发展层次水平。

      四是推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探索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新举措,加强人员交流和产业对接,办好农业部在厦设立的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将厦门建成为海峡两岸农业事务交流协商地、两岸农业交流重要活动基地和两岸农业产业对接基地。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5 三牛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