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牛注册-首页
搜索
  • 网站注册
  • 网站登录
  • 网站招商
  •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从订单式农业到家庭农场绿茵种苗将一粒种子做到行业龙头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2-08-12 23:03 文字:【 】【 】【
    摘要:赋能区域协作,深化农业合作。这个盛夏,一大批来自河南的老家味道,将在近千公里外的大上海集体亮相。河南省拟于近期在上海举办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全方位深化豫沪

      赋能区域协作,深化农业合作。这个盛夏,一大批来自河南的“老家味道”,将在近千公里外的大上海集体亮相。河南省拟于近期在上海举办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全方位深化豫沪农业领域合作。

      一个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和新兴经济大省,一个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豫沪两地战略合作20年之际,双方在农业领域再度牵手。

      近年来,河南稳居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河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收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实现着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身。

      老家味道,出豫落沪。为助推深化豫沪农业合作,推介河南优秀农业企业,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独家联合大河财立方,推出“深读绿公司”系列特别报道“豫农优品 老家味道”,对第二批全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重点企业进行深入报道,它们绝大多数参与在沪展示推介。报道通过对话掌门人、实地探访企业和聚焦名优特产等方式,揭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塑造之道,以期为更多企业发展带来借鉴和启迪。

      豫北济源,传说愚公在此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将山挪走。事实上,济源山区丘陵面积超过80%,耕地面积小且零碎。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河南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每三颗白菜种子就有一颗产自济源。

      日前,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来到位于愚公故里的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茵种苗),了解这家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企业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济源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峪镇寺郎腰村村民李长青今年应该不会再为日常用度发愁。去年,他种了3亩甘蓝种苗田,总收益2万元左右,平均1亩地收入接近7000元。再加上2亩萝卜种苗田和1亩洋葱种苗田,全年总收入超过3万元,这已经超过了济源市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65元。

      据绿茵种苗董事长侯三元介绍,该公司共有150多个蔬菜种子生产基地,生产面积1.4万亩 ,主要从事白菜、萝卜、花菜、橄榄等十字花科的蔬菜种子生产,涉及30多种作物、600多个品种,是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谈到公司蔬菜育种的优势,侯三元表示,济源北临太行山、西接王屋山、南面黄河,气候适宜蔬菜种子繁育。

      济源80%以上都是山区丘陵,形成了蔬菜育种需要的天然隔离屏障。“蔬菜与自花授粉的小麦、风媒传粉的玉米不同,它是虫媒花,依靠昆虫传粉,这就需要有较好的隔离条件才能保证种子纯度。”

      “济源向北失去太行山屏障,冬季寒冷致使种苗难以安全越冬;越过黄河向南,冬季温度略高,不利于种子繁育的低温春化,夏季雨季较早,与种子成熟期、收获期同步,不利于开花授粉结实,采收期也易造成种子发芽或霉变,影响种子产量与质量。”侯三元称。

      侯三元告诉记者,“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合进行蔬菜制种,济源由此也成为河南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每三颗白菜种子就有一颗产自济源。”

      很多人认为蔬菜制种没有技术含量,侯三元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蔬菜制种技术跟不上,蔬菜产量、质量、防病虫害能力等都会深受影响。

      为此,绿茵种苗积极加强种子繁育技术攻关与自主创新,先后组织完成了多项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合作项目,建立了从亲本提纯、种子扩繁、田间去杂、去雄授粉、收打晾晒、精选加工到收贮保管等种子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操作体系。

      此外,绿茵种苗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建成“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工作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蔬菜制种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公司有300亩试验田,每年围绕如何提高种子产量、保证种子质量、预防病虫害等进行50多项技术研究。”侯三元说。

      科研力量加持下,绿茵种苗种子产品饱满度高、纯度高、发芽率高,受到国际高端种子市场的关注。目前,绿茵种苗已与美国、瑞士、韩国、马来西亚、荷兰、日本等国家的种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

      2019年,绿茵种苗产蔬菜种子120万公斤,销售规模9000多万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企业,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企业。

      在侯三元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的济源市地图密密麻麻地做了标记。“这些都是我们的蔬菜种植基地,红色的是已有的基地,黄色的是今年新增的。”侯三元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到哪儿,就要让老百姓富到哪儿。记者了解到,绿茵种苗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济源山区在蔬菜制种上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带动山区群众致富。

      据侯三元介绍,在种植前,绿茵种苗向农户提供种子,与农户签订好种植合同,约好种苗的产量、价格等,最终成品按照合同订单进行收购。既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又能控制各种蔬菜种子产量,避免出现供给集中。

      为确保种子质量,绿茵种苗向各个种植基地派出技术员。他们常年吃住在基地,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由于蔬菜制种产业收益大,农民制种积极性较高。据侯三元表示,蔬菜制种每亩单季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最高可达1.8万元,是种植粮食作物的4~20倍。

      产业扶贫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目前,绿茵种苗种子基地辐射济源8镇90多个基地,带动制种户4130户,年均增加农民收入超过7000万元。

      “把利润让给农民,提高农民积极性。”这是侯三元多次对记者说过的话。在他看来,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才会完全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从而保证产量、质量,进而扩大产品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侯三元讲了一个例子。2009年11月,济源下了一场大雪,厚度达30厘米,绿茵种苗生产基地2000多亩橄榄种苗全部冻死。按照此前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双方均可不负责任。但考虑到农民靠这些种苗的收成过活,绿茵种苗公司仍拿出200多万元按种植小麦的收成标准对农户进行补助。“只有取得农民信任和支持,公司才能长久发展。”侯三元说。

      虽然绿茵种苗生产基地已覆盖了济源多个村庄,但侯三元认为,济源市范围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村内土地利用尚未饱和。

      数据显示,济源山区内约有10万亩土地适合进行蔬菜制种,但目前已利用的土地只有3.6万亩,还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可以利用。

      这些土地,或由于部分土地水利条件达不到,或由于不同品种蔬菜种苗间需要隔离区,而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在侯三元看来,接下来可以通过完善水利设施、不同品种蔬菜种苗间隔种植等方式对土地充分利用。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山区人口减少,必将影响蔬菜制种产能。此外,目前小户种植面积一般为3~5亩,也难以适应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侯三元看来,家庭农场集约式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荫种业拟建设集科技研发、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社会服务相融合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100个示范家庭农场,推行‘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现‘小户变大户、大户成农场’。”侯三元表示。

      单个农户种植面积的增加,就会面临山区小型机械化问题。原先单个农户种植3~5亩,集约化生产后,种植面积可能数十亩甚至上百亩,人工操作变得难以完成。

      对此,侯三元提出研发新型机械,以提升产业效益。通过农艺、植保、机械、服务全面配套,滴灌、起垄、覆膜、轮作措施应用,集成机械化制种装备和技术,解决好蔬菜制种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的难题,提高产业效率,增加制种效益。此外,侯三元还呼吁政府加大对山区小型机械的补贴力度。

      “山区乡村振兴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没有产业留不住人,没有人,产业也发展不起来。将小户种植发展为家庭农场,农户收入能大幅提升,人能留下,产业也会兴起。”侯三元说。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5 三牛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