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牛注册-首页
搜索
  • 网站注册
  • 网站登录
  • 网站招商
  •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崇明蔬菜的“升级之战”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8-10 23:48 文字:【 】【 】【
    摘要:提起崇明蔬菜,若做个市场调查,消费者的好评率不会低,但若再追问一句买什么牌子的崇明蔬菜好,许多消费者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市场是最诚实的反馈者,让消费者无法回答的问题

      提起崇明蔬菜,若做个市场调查,消费者的好评率不会低,但若再追问一句买什么牌子的崇明蔬菜好,许多消费者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市场是最诚实的反馈者,让消费者“无法回答”的问题,其实也暴露出崇明蔬菜产业近年的现状:有好产品,没有好品牌。

      一直以来,崇明都是上海最大的地产蔬菜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高品质形象深入人心,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产业的发展进入逆水行舟阶段。

      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打出自己的专属品牌?对此,崇明给出了解题方法:去年,崇明蔬菜发展集团正式成立,由崇明“蔬菜大咖”王庭峰担任董事长,万禾农业、生态农业等岛上的龙头蔬菜企业纷纷携手加入,“集团的成立势必将帮助我们打开更大的市场,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集团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王庭峰就盯上了扩量。今年,集团一次性吸纳了岛内40多家合作社,共1.8万亩绿叶菜基地加入,以此来扩大集团的产量,争取让崇明蔬菜对接更大的市场。

      为什么要扩量?实际上,在此之前,集团的产量就不低。单以王庭峰掌舵的静捷合作社为例,合作社有1600多亩绿叶菜基地,年产绿叶蔬菜9000余吨。从数据上看,这已经很“大”了,但面对大上海市场,却还是显得有点“小”。

      一边是大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单流失,而另一边不少中小型合作社还要自找销售出路,大家各自为战,各项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大平台,将大家聚在一起,让价格信息、销售渠道、物流运能等资源实现共享,显然更符合经济效益。

      扩量后,现在,蔬菜集团的产能约占全区30%左右,目前已有3个标准化蔬菜包装配送中心,蔬菜日供应量约130吨。

      接大单的能力有了,带来的还有底气的上涨。王庭峰告诉记者,以往面对强势的销售终端企业,大多数合作社没有定价权,但集团成立后,影响力更大,对外则能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如今,集团内部有统一的生产标准、统一的销售标准,蔬菜的供货量和品质更加稳定,同时,通过集团运作还能更精细地调节各个基地的生产数量和品种,熨平“靠天吃饭”的风险。去年,集团就签订了2000亩次本地蔬菜种植订单,选取市场认可度高、需求量较大的品种(如青菜、生菜),合理分配订单,确保各生产基地主栽品种不超过5个,用单品种规模化的优势降低种植成本。

      量变带来质变,崇明蔬菜不再是小商超里、小摊贩上的“土特产”,而有了真正规模化输出的能力,成了出售的有价商品。

      更为重要的是,崇明蔬菜还有了统一的品牌。“这个阶段,品牌对于集团的发展已经成了迫切的内在需求。”王庭峰说。同时,区农业农村委也一直在思考应对策略。去年,伴随着集团的成立,区农业农村委也打造了“优农三兄弟”区域公共品牌。

      品牌的理念是要将崇明本岛、长兴、横沙三岛的农产品做优做强。“我们所有销售的蔬菜,都会贴上优农三兄弟的标签,实现统一包装样式。”王庭峰说。通过全区统一的品牌推广与建设,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崇明农产品,然后再用崇明农产品的好品质获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与肯定,形成良性循环。

      在集团建设的过程中,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其中并没有吞并小种植户或蚕食其他合作社利益,而是将大家利益捆绑在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我们并非形成某种资源垄断,而是要带动辐射小农户一起发展壮大。”王庭峰告诉记者。

      比如,为了抵抗风险,集团进行了农业投保,保险可在菜价波动较大时托底保本补贴生产者,抵御市场价格风险,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王庭峰告诉记者,一般来讲,大部分农业企业对投保没有概念,主要是基于现实实力的考虑,但进行集团化运营后,集团有一定的实力,能够让团结在集团下的所有生产基地提升风险规避能力。

      “我们都很开心能够加入集团发展,除了托底保障,还有很实际的事情,原本1元的菜,现在能卖到1.2元。”一位种植户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合作社,蔬菜都是按照绿色高标准种植的,品质并不差,奈何一直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只能大量批发给中间商,比较可惜。“如今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种植中去,没有后顾之忧,赚的钱还比以前多,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集团已经成立,并进入了常态化运营。转过头来,农人们还要回到根本审视问题:品牌对集团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即便得到了各方的有效背书,但新生的品牌从客观来讲,远没有“崇明蔬菜”有号召力。品牌是必须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王庭峰告诉记者,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精髓,重要的不仅是眼前的市场地位和利润,还有长远的发展与影响力。

      实际上,品牌也为了集团进入新赛道做好了准备。记者了解到,目前,集团已经在中兴镇滧中村投入建设了一个大型的蔬菜分拣中心,内部包含分拣中心、加工车间等多个设备车间,建成后将帮助集团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发展,这里也将是种源科技研发、产品精深加工的主产地。

      接下来,集团将进一步探索蔬菜预制菜、功能食品为主的“中央厨房”精深加工,而这一切都将依托“优农三兄弟”这个区域公共品牌,“换句话说,卖鸡毛菜可以不要品牌,那么卖蔬菜沙拉就一定需要品牌。”

      大家都相信,崇明的生态价值,加上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必将在实践过程中让产业更加兴旺,发展进一步升级。而这又将是崇明蔬菜的新篇章。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5 三牛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